• <li id="ggggg"></li>
    <li id="ggggg"><tt id="ggggg"></tt></li>
    <li id="ggggg"></li>
  • 您現在的位置: 海洋中國 > 

    記者手記:科考,向海洋更深處進發

    發布時間:2025-04-08
    放大縮小

    新華社北京3月29日電記者手記:科考,向海洋更深處進發

    新華社記者徐鵬航

    萬米深淵海底,是否是生命禁區?

    3月28日,在2025中關村論壇年會期間舉行的海洋科學與發展論壇上,中國科學院深??茖W與工程研究所研究員杜夢然給出答案:隨著對深淵的調查,發現生命在這里練就了“十八般武藝”,可以適應極高的壓力和不穩定的地質環境。

    2025中關村論壇年會海洋科學與發展論壇上,青年科學家進行圓桌會談。新華社記者徐鵬航 攝

    這位“80后”女科學家,近日剛剛完成了中國-新西蘭普伊斯哥海溝載人深潛聯合科考。因為喜歡大海,她已先后隨“蛟龍”號、“深海勇士”號、“奮斗者”號載人潛水器深潛30余次,多項研究成果刊發于國際一流學術期刊,見證了我國向海洋更深處探索的堅實腳步。

    “隨著不斷地進入深淵,我們發現把樣品采集帶回實驗室分析的方式,已經無法滿足研究需求。因此,我們決定把實驗室‘搬到海底去’?!倍艍羧唤榻B,目前正在研制可以搭載深海載人潛水器進行實時探測的新型傳感器,以及能夠在深海深淵底部駐留半年以上、可以根據預設程序進行自主實驗的“深海原位實驗室”。

    海洋覆蓋了全球70%以上的面積,是地球生命的搖籃,對全球生態系統平衡、人類社會可持續發展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。向海洋更深處進發,是為了更好地了解海洋,也是為了更好地與海洋相處。

    3月21日,深海原位實驗室結束普伊斯哥海溝航次任務。(中國科學院深??茖W與工程研究所供圖)

    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中,特別提出“保護和可持續利用海洋和海洋資源以促進可持續發展”,并將2021年至2030年定為“聯合國海洋科學促進可持續發展十年”。

    中國海洋大學教授陳旭光說,隨著深海采礦不斷走向商業化,深海環境和生物保護成為“必行之義”?!拔覀兲剿髁松詈5V產開發兼顧原位碳封存的開發理念和技術思路。比如,借助深海采礦的輪船、管纜和礦車系統,可以將液態二氧化碳從水面輸送至海底,實現二氧化碳的深海封存,從而助力全球的碳減排計劃?!?/p>

    海洋,是人類共同的家園;海洋探索,也離不開各國的合作協同。

    我國科學界牽頭發起“海洋負排放”國際大科學計劃,加強海洋碳匯研究;發起海洋自然災害防治與環境健康增值項目,與全球合作者共同發展海洋生態動力環境預報模式,服務海洋生態健康和可持續發展的需求……多方正在攜手,共促海洋可持續發展。

    當前,海洋只有約5%的區域被人類探明?!白鳛檎J識海洋的前提與基礎,海洋科學對全球可持續發展意義重大?!笨萍疾棵貢L潘曉東說,下一步將大力支持海洋基礎研究,加快核心關鍵技術攻關,深化海洋領域國際科技交流合作,為關心海洋、認識海洋、經略海洋提供強有力科技支撐。

    “海洋科學正加速邁入大科學時代?!眹易匀豢茖W基金委員會副主任蘭玉杰表示,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將進一步加強基礎研究布局,深化國際大科學計劃與聯合攻關,積極引領海洋科技前沿、推動全球海洋治理體系變革。

    “我愿和全球的海洋青年科技工作者一起,維護海洋資源的可持續利用?!?/p>

    “讓我們潛入最深海洋,探索地球未知,啟迪人類未來?!?/p>

    專家們的話語,回響在記者耳旁,仿佛大海的波濤,激蕩著跨越國界的科學熱忱。更多海洋科學家正以科技為紐帶,將人類對海洋的敬畏與守護,鐫刻在藍色星球的未來。

    文章來源:新華網
    責任編輯:孫玥

    相關閱讀

     
    分享到:
    20K
     

    版權所有 中國互聯網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: webmaster@china.org.cn 電話: 86-10-88828000 京ICP證 040089號 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:0105123

    中國網官方微信
    網站無障礙
    最新不卡无码AV网站